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建议收藏!

请点击蓝字关注☞ 部编版语文资源 2021-04-30

   阅读 丨 作文 丨 教学 丨 考试 丨 教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酝酿(liànɡ) 窠巢(kē) 黄晕(yùn) 发髻(jì)

B.水藻(zǎo) 看护(kàn) 花苞(bāo) 棱镜(lén)

C.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sè)

D.卖弄(lòng) 风筝(zhēng) 咄咄(duō) 菜畦(qí)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朗润 嘹亮 抖擞 干躁  

B.贮蓄 喉咙 睫毛 响晴

C.化妆 粗犷 干涩 澄清  

D.屋檐 凄冷 碣石 蟋蟀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C.教师节这天,我班男生都争先恐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D.经过努力,张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一中,心里异常兴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簑,戴着笠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C.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7000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李白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7.默写填空。(6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8.综合性学习。(7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2分)

①春:万紫千红②夏:烈日炎炎

③秋:天高云淡④冬:大雪纷飞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3分)

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2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诵四季诗文。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6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选自老舍《一些印象》)

9.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冬天的水,乙文写的是秋天的水。(2分)

10.甲文中水的特点是温柔多情,乙文中水的特点是甜美。(2分)

11.甲、乙两文段均出自老舍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乙文中的“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4分)

1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总结性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了济南秋天的美好。

13.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不好。原句是反问,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二) (15分)

看 春

丁立梅

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答,羊吃了。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惊喜地叫:“羊哦。”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

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想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选自《阅读与作文》)

14.如果将本文标题改为“赏春”,你觉得如何?(3分)

不好。因为“看春”几乎不带有感情色彩,从而能客观地引领读者走进春天,春天美的感受由读者自己得出。若改为“赏春”,一个“赏”字就暗示了读者——春天很美,太直接,有先入为主的嫌疑。

15.请任选一个角度对开头一段略作赏析。(3分)

“零碎的”与“讲排场的”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乡下春天最有看头,从而引起下文到乡下看春天的叙述。

16.第③段中加点的“掉进”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3分)

“汪洋”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菜花地,句中的“掉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菜花深处的情景,流露出对无边无际的菜花的喜爱之情。

17.第⑥段描写的是田地里的野草野花,但作者通过这细微的花草,却看到深刻的人生哲理。试体会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3分)

无论卑微与否,细微的花草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言外之意是,人和这些花儿草儿一样,天生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认真地活着,就是美丽的人生。

18.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表达了作者对养蜂人的深深祝福之情。

(三)(14分)

莺歌山之冬

林清玄

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台北近郊莺歌山上的亲戚家里度假,那时我觉得,就是没有雪,人坐在屋里听着山上呼啸的风雨,也能寒到彻骨。莺歌,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镇,因为它是个陶瓷工业城,还隐伏着空气污染、噪音弥漫、道路崎岖等种种问题,大致地说,它不能说是一个美丽的城。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我说冬天最好,是因为一到冬天,污染的空气就仿佛在丝丝的冷雨中洗清了。

亲戚住的地方是在山上一座独立的大屋,旁侧就是一家工厂,即使在冬天,工厂也二十四小时发出隆隆的机械声,机械的规律性,时间一久也能不闻其声了。如果有风雨隔着,机械的声音就暗淡下来,那时坐在桌前听风看雨,机械的声音仿佛是有生命的,不肯向风雨妥协。然而在第二天的清晨,我看见一车的地砖从工厂中运出,它们是沉默的,但是全省有多少大楼就在那沉默中被建造起来呢?

最好的是火车的声音吧。居处不远,每隔几分钟就有火车的声音响过,从远处看,火车真是美的,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驰,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带着我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南方此刻可能是暖天,是阳光普照的,我总觉得望着远远的列车,雨中远比阳光下让人惊心。

有时候亲戚的小孩放假,我们就在书房里说故事,围着煤油的炉子,我聆听着孩子们说出他们心里的梦想,他们在冬季仍是充满生命的热力,不畏寒冷。有一天,他们在院子里放冲天炮,一道闪光射过满天的雨,最小的孩子欢呼着说:“我要把冲天炮射到星星的位置。”那时天上并没有星星,可是在孩子心里却有星星的光芒。我想,孩子不畏冬,因为他们总知道春天的百花不远,大人怕冷,是知道下一个春天不是今年的春天。

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为春天而吹奏的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孩子看来,冬天和春天的距离像同一花枝的两朵花。对我们来说,冬与春的距离,像星与星的距离一样大。我几乎能体会孩子的想法,但也使我惆怅,冬天是烦人的,然而只要我们能捉住小小的乐趣,冬天烤番薯的香味也可以和春天的玫瑰花香一样令人回味。

人只要有孩子的心情和孩子的梦,冬天下不下雪无关紧要,因为雪也总要过去。纪伯伦说:“橡树和松柏既不是同类,也不必在彼此的荫中生长。”在莺歌山上过冬,我觉得冬天如果是松柏,春天就是橡树,原是没有好坏,差别的只是心情。我写信给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

1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愉快、高兴的意思。

(2)如果有风雨隔着,机械的声音就暗淡下来,那时坐在桌前听风看雨,机械的声音仿佛是有生命的,不肯向风雨妥协。

风雨中仍传来机械的声音,不肯消失。

20.“从远处看,火车真是美的。”火车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驰,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带着我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

21.在莺歌山过冬,“我”感受到了哪些美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4分)

前往莺歌山的路上,看到满眼的绿色;污染的空气被丝丝的冷雨洗清;在风雨中倾听机械的声音;夜晚畅看火车的飞驰;围着煤油的炉子,聆听着孩子们诉说心里的梦想。

22.仿照文中画线句,续写一句话。(2分)

示例: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在风雨中还能看见的朝霞。

23.“我写信给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从“我”写给朋友的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示例: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愉快美好的心情,因为只有拥有好心情,才能看到好风景。

三、写作(50分)

24.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感受、见闻和想法吧?请任选一个方面,自拟题目,把它写下来,不少于500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颁发(bān) 溃退(kuì)  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  泄气(xiè)    翘首(qiào)    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    殚精竭虑(dān)

D.轨迹(guǐ)  澎湃(bài)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bǐng)

(解析:A.“悄”应读“qiǎo”;B.“翘”应读“qiáo”;D.“湃”应读“pà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督战 拨款 潇洒自如 振耳欲聋

B.仲裁  由衷  锐不可当  眼花缭乱

C.潇洒  浩翰  白手起家  惊心动魄

D.桅竿  默契  如梦初醒  梦想成真

(解析:A.“振”应为“震”;C.“翰”应为“瀚”;D.“竿”应为“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这本大部头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解析:B.“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这里应为“望尘莫及”;C.“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不符合语境;D.“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解析:A.搭配不当,“出现”应改为“展现”;B.搭配不当,“超市”不是“游乐设施”;D.语序不当,“广泛”应移到“关注”前。)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B.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

C.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D.父子俩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解析:A.括号前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B.引号前的逗号应为冒号;C.两个顿号应删去。)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D.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解析:A.比喻;B.拟人;D.排比、反问。)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与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有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④③②⑤⑥   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   D.⑥①④③②⑤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消息是一种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体裁。其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其中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每年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D.新闻花絮可以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的或有趣的小新闻点。

(解析:A.“背景必须独立成段”有误,背景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10.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B.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说来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C.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的目的地。

(解析:D.“南京”应为“北京”。)

(二)诗文填空

11

(1)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4)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6)曹操《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二、阅读与理解

(一)古诗赏析

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完成第12题。(共5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该诗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该诗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日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是题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解析:B.“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花草长势茂盛。)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3分)

这首诗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1分);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了思乡之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2)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非常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1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2分)

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1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分别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作者是从山水两个方面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2分)。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1分);写水,则描绘出了水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1分)。

(三)新闻阅读1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7.结合全文,请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2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内容(1分)。

18.联系上下文,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一句品味其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示例一】“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1分),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特点(2分)。

【示例二】首先“歼灭”与“击溃”词语有所区别,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1分),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歼灭及击溃,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准确的特点(2分)。

19.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议论(1分)。作用是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2分)。

20.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示例】①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1分);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1分),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突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1分)。

(四)新闻阅读2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21~24题。(共11分)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2分)

2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

传统诗词产生于古代,诗人们的生活情景、思想情感与我们现代人相差甚远,所以说“遥远”(1分)。但是,诗词大会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利用诗词本身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特别是让年轻人去热爱它,朗读它,传承它,让更多人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说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2分)。

23.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3分)

这则报道是新闻采访,引用人物原话使报道更真实,给人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1分);也体现了新闻真实性、严谨性的特点(2分)。

24.《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3分)

①《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②《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颇“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滋养了人们的心灵,还引发了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每点1分)

三、综合性学习

时值长征胜利82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25.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3分)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宣传标语:【示例】不为记恨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6.小明同学参加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上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4分)

【示例】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只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珍爱和平,这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4分。语言得体,言之有理即可)

27.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一句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句(C)(3分)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四、作文

28.(一)话题作文

阳光驱散寒冷,阳光赶走阴霾,阳光温暖人心,阳光带来希冀。阳光是一种健康的心态,阳光是一种进取的精神,阳光更是一种宽容的情怀。让阳光照进心灵,洋溢在脸上,洒在前行的路上,人生便少了些许坎坷,或许就能成就一生辉煌。

请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半命题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作文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折腰/折腾  今朝/改朝换代  分外/分道扬镳

B.嘶哑/撕咬  风骚/搔到痒处  妖娆/抓耳挠腮

C.冠冕/冠军  鲜妍/鲜为人知  奉还/以牙还牙

D.海峡/脸颊  汹涌/始作俑者  坟墓/朝三暮四

(解析:A.zhé/zhē,zhāo/cháo,fèn/fēn;B.sī/sī,sāo/sāo,ráo/náo;C.ɡuān/ɡuàn,xiān/xiǎn,huán/huán;D.xiá/jiá,yǒnɡ/yǒnɡ,mù/m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娉婷  遐想  汹涌澎拜  秦皇汉武

B.漂逸  怅惘  一泻万丈  风流人物

C.忧戚  呢喃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D.摇曳  腐烂  顿失涛涛  一代天骄

(解析:A.“拜”应写作“湃”;B.“漂”应写作“飘”;D.“涛涛”应写作“滔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4.古诗文默写。(8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4)明月千里寄相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艾青《太阳的话》中的诗句,请简要说说艾青《太阳的话》描绘了什么形象?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太阳的形象(2分),寄托着诗人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2分)。

(2)酒壮英雄胆,酒成(误)英雄事。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浒英雄的豪情似乎总离不开一个“酒”字。请借助你的阅读经历,简述《水浒传》中一个关于“酒”的故事。

【示例一】酒壮英雄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边走边喝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示例二】酒误英雄事。“鲁智深喝酒误事”。林冲服役前,鲁智深答应林冲照顾他的娘子和家人,可因喝酒迟到一步,没能阻止悲剧发生。林娘子被高俅之子高衙内侮辱了,随后上吊而死。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省直纪工委副书记张代波,省环保厅在郑全体人员,省辖市环境保护局分管局长,300多人现场聆听了演讲。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全省环保系统对党忠诚、敬业奉献、严格自律、担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表达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最后,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也以演讲《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形式,总结了两年以来环保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厅党组对2018年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持续打赢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河南省环保厅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余光中《乡愁》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余光中诗中所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不像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豪放,不似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般凄婉,余光中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余光中在其诗歌创作中,还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

材料三:

(1)仿写材料一第①小节句式,以“童年”为主题,写一节小诗。(2分)

小时候/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快乐在里头/烦恼在外头(一空1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余光中诗歌内容的两条主要信息。(2分)

①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②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一点1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结合漫画内容具体介绍该漫画的寓意。(3分)

【示例】漫画左上角是带有“春节”二字的灯笼和喜庆的鞭炮(1分);主体部分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国人和一个穿着中式服装的外国人用中国传统拱手礼拜年(1分),两个人的对话内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4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8.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1分),表现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2分)。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2分)。

1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4分)

【示例】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1分);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1分)。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1分);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1分)。

11.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2分)。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4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叮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喏喏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2.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分)

①“我”与妹妹在外玩雪,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们”吃饭;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一点1分)

13.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1分),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了“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2分),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1分)。

14.有人说第⑪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第B11段不可或缺。理由:第B11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示例二】我认为第B11段纯属多余。理由:第B11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B12段紧承“雪”来写,删去B11段表达更顺畅。(看法1分,理由2分)

15.文中的“雪”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①“雪”象征着母爱。母亲铲雪、雪中等“我”回家、第一个告诉“我”下雪了等都体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②“雪”象征着快乐。雪中打闹、雪中堆雪人都表现了童年的快乐,这是让作者念念不忘的。(一点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①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阖:关上。②薨:去世。③忌克:对人嫉妒刻薄。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一: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

B.极:感极而悲者矣/此乐何极

C.辱:宠辱偕忘/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异:或异二者之为/属引凄异

(解析:A.一片/全;B.均为“极点、尽头”;C.屈辱/辱没;D.不同/怪异)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

18.语段(一)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它的可贵之处是什么?(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的(1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1分)。可贵之处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以天下为己任(1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的相同之处。(2分)

这两个人都具有心怀天下、坚持原则的性格特征。(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说他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气量狭小,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没有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2分)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1分)。“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1分)。

21.“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诗人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1分),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________中的大自然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因为它高呗。”弟子说。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在低处,没有山的高度,那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它那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类文阅读

135个学生必背国学常识,为孩子收藏
从今天起为了孩子,家长每天读三遍
10年后最有出息的是这5种孩子
教育如果单靠老师,那是耽误孩子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要心怀感激最好的关系:家长挺老师,老师挺孩子
新学期先抓习惯,再谈成绩!附培养指南
先抓习惯,附1-9年级习惯培养指南
开学季:孩子的手机要不要收回?
大声朗读对孩子有9大好处,语文蹭蹭涨
开学第一个月要狠抓,早看早受益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习规划,暑假做好规划
清华大学2019开学典礼三篇演讲
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别逼老师放弃孩子
开学准备清单请查收,帮孩子迎接新学期





● ●  这篇文章值得转到圈子里!● ●  



文章来自网络。以上图文,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 品 资 源 获 取 方 式

扫码关注 部编版语文资源

     

1-9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免费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